2000年以前,黄金首饰的最高纯度是黄金含量等于或大于99%,称为足金。2000年版GB11887实施之后,黄金含量等于或大于99.9%的千足金正式成为国家标准,市场上之后出现了千足金首饰。
自1989年,国标GB11887-1989《贵金属首饰纯度命名方法》制定以来,填补了国内首饰行业尚无相关标准的空白,同时,也成为我国首饰行业唯一的一项强制性国家标准。
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和发展,在2000年、2002年、2008年、2012年进行过4次修订。2012年修订之后,《首饰贵金属纯度的及命名方法》把市场上所见到的贵金属饰品,如“千足金”、“千足铂”、“千足钯”、“千足银”等称谓列入标准。今年,根据市场要求,全国首饰标准委员会对《首饰贵金属纯度的及命名方法》进行了第五次修订。
2014年12月国标委修改了标准编号为 GB11887-2012的《首饰贵金属纯度的及命名方法》国家标准中对贵金属纯度的和命名要求。该标准将于23日起在国标委网站上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拟于春节前正式批准发布。按照国际通行做法,新标准将取消“千足金”“千足铂”“千足钯”“千足银”的纯度命名。
2015年春节前夕,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布GB11887-2012《首饰贵金属纯度的及命名方法》第1号修改单,2016年5月4日起实施,今后即使是纯度999.0‰的金饰,也只能标注为“足金”,而不能像现在叫“千足金”了。
一方面在规范了市场的同时也方便消费者进行对比查看。之前的产品标签名称可谓是眼花缭乱,并不能从标签中看出各个产品的不同,失去了标签的存在本质。修改后要求贵金属首饰的标签(证书)中的产品名称只能包括纯度、材料、宝石名称和首饰品种四项内容,看起来更一目了然。另一方面,是为了与国际接轨,因为国际上并没有“千足”、“万足”的统称。
之前商家为了满足消费者追求含金量的需求,因而产品便出现千足、万足的字眼,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导致商家过度宣传产品的纯度而忽视了其文化价值的体现,而面对现在首饰趋于美化的作用来说,提升其产品的创意设计才是重点。这种以产品纯度来大肆宣传的做法并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
2015年上半年,全国黄金产量完成228.735吨,比2014年同期增加17.662吨,同比增长8.37%。其中,黄金矿产金完成191.689吨,有色副产金完成37.046吨。与此同时,中国黄金消费量出现下降。2015年上半年,全国黄金消费量561.35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8.10吨,下降1.42%。其中,首饰制造用金412.29吨,同比下降3.26%,金条及金币用金102.13吨,工业及其他用金46.93吨。在这种形势下,黄金产业的发展存在着巨大的挑战。黄金的保值增值作用不再明显,也不再受中国大妈的青睐,为此要想让贵金属行业稳健发展,就必须转变策略把视线从纯度转移到艺术价值,以此吸引更多80、90的目光。
以前都是千足金、万足金命名,这样商家很容易夸大其词,因为990.0‰和995.0‰都是千足金,但是这两种产品差别挺大,商家容易消费者。新是产品成分是多少就要标记出多少,比如成分990.2 ‰和 996.4‰都直接标记出来,而不是以前的统称千足或者万足。这样能让消费者更清晰的知到准确含金量。千足金和足金的区别在于:“千足金”肯定是“足金”,但“足金”则不一定是“千足金”。
1、商家要想产品含金量的要求,就必须在生产过程中减少或不用焊药,由此,在了产品款式的同时其艺术价值也随之降低。
4、调整营销策略,让消费者明白纯度为999%的产品和纯度为990%的产品不管在外观还是实际价值方面,其差距并不大。
3、可以引导生产销售企业更重视首饰的工艺与设计,而不是一味地把“千足金”等含金量当成营销噱头。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