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即使读书,所学的也不会巩固。要以忠和信两种为主。
孔子说:“几个人一块走,其中一定有可以为我所取法的人,我选取那些优点而学习,看出那些缺点而改正。”
孔子说“看见贤人,便应该想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信实的人交友,同广博的人交友,便有益了。同谄媚奉承的人交友,同当面恭维背面的人交友,同夸夸其谈的人交友,便有害了。”
读一本好书,如同交到一位益友,其实反之亦然,交到一位益友,和读一本好书一样重要,一样对我们学问以及品格的提升有莫大的益处。
学生不喜欢读经典是常态,他们认为经典是陈谷子烂芝麻,是老生常谈,是佶屈聱牙,是……语文老师也常常哀叹学生已经远离了经典,却对此为力。
我们课堂上会讲《论语六则》,会讲《孟子二章》,会讲《曹刿论战》,但大多时候这些东西都被学生当作知识存入大脑,以备考试之用,而不是当成修身必备,融入血液。
《论语》中孔子说:“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既然就眼下的事实选择例子一步步去做,可以说是实践仁道的方法。那么对于经典而言,或许结合现实中的每一个情节,使之自然而然不露痕迹地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也是让学生爱上经典的方法之一吧。
卡尔维诺在对经典的若干定义中说:“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我们以前读过的东西的书。”
虽然经典乍看离我们很远,甚至远离经典、不读经典已经成为一个的现实。但我想,像以上例子那样,先给学生们一粒粒单独的闪亮的珍珠,慢慢的,必定有一天,他们会希望用这一粒粒珍珠串成光彩夺目的项链,他们自己也会主动去寻找那些项链中缺失的部分。
这样,就最终达成了润物无声的教育目的。作为语文老师,就像以上所举的事例那样,我愿意也有意随时随地地在每一堂课结合现实生活,在有意无意中将一粒粒经典的珍珠抛给学生,让他们在欣喜的赏玩中慢慢爱上它。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