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小戏骨版《红楼梦》可谓赚足了眼球,一群90后“老阿姨”在屏幕面前,露出慈母般的微笑,不时还点头称赞,大有“孩子大了,果然出息了”的欣慰。最近几天,又传出小戏骨版的《水浒传》也要开始,由小红楼原班人马打造,宣传片开头的好汉歌一唱起,低音中略带些稚气,让小编不禁有些期待正片的。
说起改编,导演们不知为何总喜欢对“四大名著”开刀,四大名著相关的影视剧可谓层出不穷,说上三天三夜都说不完。当然,其中不乏经典,也不缺教材,今天本编就挑选几个典型案例,谈谈“四大名著”被改编的史。
《红楼梦》作为古典小说巅峰,很早就被搬上了银幕,早在1924年秋,民新影片公司将梅兰芳演出的五出戏,拍摄剪辑成一部两本长的戏曲短片,《黛玉葬花》就是其中一个。这个短片放映的时间很短,而且是一部默片,就是梅兰芳本人也没有看到,算是《红楼梦》影视作品的了。
《红楼梦》改编史上的经典作品莫过于1987央视版电视连续剧,此片为36集,也是大家广为熟知的一部电视剧,由改编制作,王扶林导演,主演陈晓旭、欧阳奋强、张莉、邓婕等。关于此电视剧获得的赞誉、项以及塑造的经典人物形象就不一一赘述,这里主要说下拍摄过程。
拍摄此剧时剧中演员,不论主角、配角都受到严格培训,仅为不到一分钟的抚琴镜头就专门为演员聘请古琴老师进行教学。如果说好的改编能让大家更加喜欢原著,那失败的改编更促使大家去阅读原著,以正视听,体会古典名著深深的文化底蕴。
2010年五十集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由李少红担任总导演,通过大规模的全国选秀活动挑选演员,于小彤、蒋梦婕、李沁、王龙华、姚笛等领衔主演,聚集了一大批青年演员,准备重新诠释了部经典作品。
这部作品看完,能感受到导演李少红在《红楼梦》亦真亦幻方面没少下工夫,色调梦幻,镜头虚实交替,很有梦幻的感觉。剧中配有大量旁白,也是李少红的一贯风格,之前其导演的《大明宫词》等作品曾有配旁白的习惯。旁白的存在一方面将原著中叙述性的内容表现出来,另一方面也可帮助观众理解并进入剧情,但过多的旁白也为很多观众所诟病。
在配乐上,剧中昆腔萦绕,营造出一些古典韵味,但耳边总有一些悲凉调子飘荡着,搭配略显的画面,难免让观者心头一紧。比如宝玉后梦到琪官和金钏儿的场景,一片虚幻的光影掠过宝玉稚嫩的脸蛋,琪官突然背着光出现在宝玉床前,而床头不远处,投井而死的金钏儿也模糊着脸站在一个幽暗的角落里,两人都对着宝玉幽怨地说话,间小编还以为是在看聊斋。
至于在演员上,大家会习惯跟87版做对比,此版身体健壮的黛玉,时刻在尬笑的凤姐,永远在神游的宝玉……不是所有的林黛玉都叫陈晓旭,也不是所有的改编都叫《红楼梦》。
说起猴哥,首先浮现在我们脑海里应该是六小龄童饰演的美猴王,1986年电视连续剧《西游记》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由杨洁导演,六小龄童、迟重瑞、徐少华、马德华、闫怀礼等主演,共25集。该剧秉着原著的拍摄原则,基本再现了小说中的情节。
该剧于1982年开拍,1986年春节,造就了89.4%的收视率神线年时间,一个庞大的摄制组,制成电视剧25集,是一个不可想象的慢动作,但是正是这样的慢制作,却成了一代人的记忆。
至今这部《西游记》仍是寒暑假被最多的电视剧,次数超过2000次,百看不厌,成为一部的无法超越的经典。不仅如此,在所有电视剧沦为表情包的今天,我们的86版西游记中的镜头,也绝对算表情界的扛把子。
《西游记》作为一部古典神魔小说,本身就具有无限阐释的可能,有的天马行空想象力,又隐喻着现实世态人情、人际关系,老少皆宜。不说电视剧,电影每年至少一部,其中不乏作为贺岁片出现。
电视剧,提一下2011年张纪中版《西游记》,对于此剧导演张纪中明确表示会打破原来模式,尤其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会突破原有的样子。这部电视剧在拍摄上强调的是技术,剧中动作、场景特效更符合魔幻色彩,走国际化线。不得不说,或许在制作上更精良,但是《西游记》作为一部本土的神魔小说,跟魔幻还是有些差距。(参考2010年程力栋执导电视剧《西游记》,打造时尚版魔幻造型新观感)
无论是小戏骨版《红楼梦》,还是即将要的《水浒传》,都明确表示是向经典致敬,或许有人会说这就是完全照搬,毫无新意。确实,从剧情、台词乃至服装颜色都基本和86版一样,但是演技照搬的了么?
“四大名著”作为古典文化代表之一,承载着我们民族潜在的集体无意识,去取材,去改编都无可厚非,新时代下去传统文化更是。在这里小编不得不说,翻拍经典固然好,但打铁还需自身硬,经典所赋予的传统文化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需要更深度的艺术涵养去体会,而挖掘名著自身的超越时代的文化意义才是翻拍者最应关注的。
没有提《水浒传》,因为题材原因,改编作品并不多。而《三国演义》更多的被改编为游戏(小编不熟会乱说?)。关于四大名著改编影视剧,你还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作品呢,不找小编聊(tu)聊(cao)?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