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办教育是因为我们老祖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快要断根了,命若悬丝,国家民族文化的生命像一根丝一样吊住,很脆弱很了。要怎么培养它,把它重新接起来?
现在好像很多人提倡读古书,今天有家长带来一本书,叫什么《私塾手册》,里面收录我讲的话,但我根本没有讲过,这是不对的。而且现代人为什么要提出私塾两个字啊?这很奇怪。……现在为什么写一本书叫做《私塾手册》?为什么要跟时代来对立?妨碍自己干嘛呢?这个不通嘛,从书名就不通,还乱出书,会害的。而且还说引用了我讲的话,我没有讲过私塾了不起的话啊!我虽不同意现代教育的体制,但现在我也在搞教育,可是我有遵守时代、登记备案的啊!我们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不管这个怎么样,将来交给历史去评论就好,我们做当代的人,就要遵守当代的,遵守当代社会的规则,要改变也是慢慢地改变,非办私塾不可是行不通的。而且现在儿童读经也在乱读,把孩子读坏了。……
现在到处提倡读经、办私塾,这是错误的,读了经什么学校也不进,科学也不知道,孩子只要会背《大学》、《中庸》、《千字文》、《三字经》、《规》啊,就觉得了不起了。这不得了啊!我们没有提倡这个,这叫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一定糟糕。
像我们这里,读经也很重要,但是要配合现代的教育一齐来的。你看我们有好几位教外文的老师,孩子们日文也会一点,英文也会一点,这些都要会,我们没有光提倡读古书啊!现在外面提倡,你们千万不要犯这个错误,这样搞,孩子以为自己书读得很好,其实什么都不懂。
最近七八年中间,我带了年轻同学们,拼命推广儿童读书。社会上把我的意思理解错了,说我推广儿童读经,好像提倡复古。但是我提倡的是“中、英、算”一起上,包括五经在内,尤其是唐宋以前的经典,要读诵、会背、默写,还有英文经典,并且要珠心算(珠算熟习以后,心里有个算盘作心算就很快)。这是文的教育,还要武的教育,艺术的教育,融合人格养成教育一起来。看上去内容很多,实际的安排很科学,效率很高。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智慧得到开发,自己会读书,体魄健康,知道怎么作人,会懂得东的传统文化,可以开创未来了。而且实验证明,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读教育部安排的课程,一个学期的课程一个月就学完了。
后来,我看到现在的教育界,甚至教育部,也开始跟上这个线。徐永光先生今天也在这里,他也是响应者,他是希望工程的创办人,当初是小朋友,现在变成老前辈了。他们也发动跟着做,出了很多书。但是开始时,编了太多唐诗宋词,我也反对,我说我推广儿童读书,中、英、算一起上,结果你们把儿童读书的重点变成唐诗宋词。我说这样读出来有什么用?中国未来培养一万个李太白、一万个杜甫也没有用啊,那不过多出两个诗人嘛!我希望后一代出很好的思想家、很好的科学家、很好的家,这个目的。可是现在呢,我们中国文化的财产太大了,古文不懂,繁体字不懂,等于丢了钥匙,这个财库的锁打不开了。
ICI(国际文教基金会)成立于1990年2月,由南怀瑾先生创办,并由世界各地热爱文化事业的人士组成。
该会的旨是发扬中国文化,吸取文化精华,藉各项文教活动之推广,从而改善社会风气,并通过各种途径,促进社会福利。
1998年,该会开展“儿童智慧开发活动”。首先将经实践研究而取得良好收效的“儿童中国文化导读”之活动推广,希望藉此活动,开发儿童过目不忘的记忆能力,使儿童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自身的文化,并达到陶冶情操的效果。……
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少年时代是人格发育的关键时期,13岁以前是人的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年龄段。在此期间,加强对大脑记忆力的开发和知识的训练,对人的一生十分重要。
为此,从1994年开始,ICI(国际文教基金会)先后在各地开展了“儿童中国文化导读”活动,由老师带领小朋友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从熟读到熟记,一部一部地学习古典诗文。六年来,已有上百万儿童经典,并在学习中受益。
2.“小朋友!跟我念!”——六字。用活泼愉快,唱儿歌或背广告词的方式,让儿童和老师在没有压力的状态下,自然地熟读,而后从中取得的乐趣和成就感,是一种在唱游中学习的方式。
3.每日20~30分钟。在学校由老师利用课间、早自习或分组活动的时间,分几个时段(因儿童集中力有限,所以以时间短、次数多为佳)。回家后,再由家长带领读诵,既能培养亲子关系,又能把经典的乐趣与好处和家人分享。……
南老师说,不管五经,或是其他古书,任何一段,教小孩子像唱歌一样,很轻松愉快地,不给他,偶尔稍稍讲一点。这样背下去以后,一辈子都有用,一辈子都忘不掉。不但中国文化要背,外文也可以背。教小孩子背书,这是中国人已的基本教育方法,可以说人也忘记了。人类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尤其是读中国书,更要高声朗诵。朗读多了,音韵和字义等因素都会逐渐影响读者,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慢慢悟进去,将来长大后的学问就广博了。在中国古代,这是个普通的教育方法,但在二十世纪中国开始接受文化后,对儿童的教育,不再采取朗诵、的方法,而着重知识的和理解。这是受美国教育家杜威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胡适等人将杜威“生活即教育”、“理解为教育前提”的引入国内之后,将经典视为食古不化的传统积弊。他们主张:教材的选编要按照分类化原则,依儿童理解能力,按部就班,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他能懂的才教。教育目标遵循实用原则,儿童生活上有需要才教。教学方法要注意兴趣原则,也就是要儿童的兴趣,有兴趣才学得好。结果儿童教育就变成了“小猫叫,小狗跳”。其实,背书的方法不但不妨碍社会发展,反而使社会文化更发达。可以增强一个人的智力、记忆力、思考能力,使头脑更细腻、更精详。
南怀瑾大师对儿童经典的这种看法是有科学依据的。医学博士林助雄医师论证说:人类有两大学习能力,即记忆力和理解力,记忆犹如计算机资料的输入和保存;理解犹如程序的设计和应用。没程序空有资料,则资料是死的;没资料空有程序,程序是虚的。二者缺一不可,但记忆力与理解力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曲线是不同的,依据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一个人的记忆力发展是自零岁开始,一至三岁即有显著发展,三至六岁,其进展更为迅速,六至十三岁,则为一生中发展的黄金时代,至十三岁为一生记忆力的最高峰,以后最多只能保持此高点,往往二十岁以后,一不平衡,便有减退可能。而理解力的发展,与记忆力大有不同,理解力也是自零岁开始酝酿,一至十三岁总是缓慢上升,十三岁以后方有长足之发展,十八岁以后渐渐成熟,但依然可因经验及思考之磨练而一直有所进步,直到老死为止。十三岁以前儿童正处于记忆力黄金时期,因此,提倡儿童经典的效果最好。
其实,处在记忆力最佳状态的儿童,即使不引导他们记住有价值的经典作品,他们也会去广告词,流行歌曲。因为重点不在理解,而在记忆,所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与“小猫叫,小狗跳,猫叫狗跳好热闹”的难易程度完全一样,而前者对文化生命而言更有意义。经典名著有益于人格智能的培养、对历史文化的了解和对文学造诣的训练。让儿童自小就接触最有价值的书、之书,只要有价值,不管艰深不艰深,让儿童多念、多反复乃至。只要能背,不管懂不懂,这些内容不仅会存入大脑记忆,而且会烙印在潜意识里,而潜意识的妙用就在于无需经过意志的运作,能直接地、默默地、自然地影响人类的思维和行为。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