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艺术圈比较消停,天气也热,一边为了消暑,一边为了打发时间,练字,是最好的一种静心之选。所以今天,画事君要给大家推荐一套很好的专业字帖,《近墨堂法书丛刊(第一辑)》。
这套字帖有十本,汇辑了近墨堂书法研究基金会的十件重要藏品,包括李倜、宋克的两件元代书法,和徐有贞、刘珏、祝允明、文征明、陆深、陈淳、王宠、詹景凤等明代书法家的八件经典作品。创作时间从十三世纪末至十六世纪末,纵贯三百年书法史。
本套字帖,每件作品均以最接近真实的尺寸和墨色呈现,为学书者提供临习之助;在每件作品后面,均配有专家、学者的解读和赏析,让普通的鉴赏者也可尽窥书法之妙,其中很多资料的考证和发现,对于专业研究者亦颇具参考价值;另外,书中还会讲述有趣的收藏故事,传授行之有效的鉴定技巧和方法,可谓鉴藏实战宝典。
近墨堂书法研究基金会,2013年由林霄、陈钦夫妇创办于,是一家旨在支持和推动中国书法史及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慈善基金会。
基金会邀请傅申、白谦慎、范景中、郑培凯、张子宁、方广锠、莫家良、薛龙春、丁小明等著名专家学者组成理事会学术委员会。虽然成立仅四年,但已是海外收藏和研究中国古代书画的重镇。
林霄夫妇认为,历史上私人收藏兴盛的年代,才是真正文化艺术繁荣的年代。乾隆所代表的「收藏」,使得中国艺术经典在民间几乎绝迹,造成了乾隆以后艺术的滑坡,绘画转向民俗化方向发展。
中国书画的最大魅力在于流传的经历以及在流传中不断被赋予新的文化内涵,一旦进入收藏,往往意味着故事的终结。如果收藏不能够公之于世,不能够被所欣赏所研究,无异于使艺术品走进坟墓。
但是私人收藏并非仅是藏者独自把玩,也不仅是小圈子内友人之间的品赏,更应该成为与共享的文化信息。
近墨堂书法研究基金会2014年7月第一次筹备会议合影。从左至右依次为:丁小明副教授、林霄先生、白谦慎教授、莫家良教授、薛龙春教授。
《近墨堂法书丛刊》是近墨堂书法研究基金会的长期出版计划,以基金会所藏优秀藏品为基础,并不断增加其他私人收藏的优秀藏品,以尽可能严谨客观的学术态度,充分发掘藏品的文化、艺术价值,使这些千百年来的经典书作,被更多的人所欣赏。
《近墨堂法书丛刊(第一辑)》的主要内容,画事君还是有必要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十卷书法,都是林霄先生从世界各地买回来,并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九歌》是现存最早的一件李倜作品,全篇一千三百余字,无一字不精,无一笔懈怠,如风展舒云,轻松划过,其实每一笔皆如狮子捉象,全力以赴。而且这件书法用的绢料,是他命匠人仿造宋人乌丝栏绢的织法所织造,乌丝栏是织出的而不是画上去的。
李倜书画兼善,与赵孟俯同朝为官,年龄与赵相仿,且是好友,赵孟俯为李倜父亲作墓志铭。同在大都期间,李倜每画新画都请赵孟俯题跋后送人。可惜的是,李倜的书法绘画罕有存世,以至于明清以来逐渐被人遗忘。按照黄公望所评,赵孟俯、鲜于枢、李倜三君子皆是当时的书坛翘楚。
虽然从元代的文献可知他的书法成就不亚于赵孟俯,但历来对李倜书法的认知仅限于题跋,而书法史上对于书家地位的肯定必须有代表性的作品。此件李倜《九歌》的重新面世,从字数上与书法水平上,属于煌煌巨制,书风上独树一帜,与赵孟俯日月双辉。在书法史的记载上,应重新估量李倜这一位被遗忘的大师。
在元末,宋克书风突破了赵孟俯的书法,以章草笔法融入楷、行、草书,遒劲高古,是一种变革的力量。可以说,明朝头一百年的书法家几乎都在他的影响之下,明中期有「本朝书当以宋克为第一」之评。
写于六百多年前的《贤者帖》,没有明清收藏印记和文字著录,仅有当代藏家钟天铎的题跋、藏印,以及王季迁先生题引首。
初见此册时,因各页顺序混乱,不能完读,后经比对、调整每页顺序,竟然可读,而且是一篇完整的宋克自作文。受赠者为张士诚手下的新任杭州治中陆谦。
朱元璋登基后,江南的文人、艺术家大多被无情绞杀,如饶介、杨基、徐贲、陶凯、王蒙、高启、赵原、陈汝言、张雨、王行、王彝等皆非正常死亡,他们大多是宋克的好友。
从洪武四年以后,宋克就如蒸发了一样,十六年间不仅没有一件可靠的作品,也没有一个同时代的文献记录他的活动,这不能不令人深思。
徐有贞在明代历史上是大人物,一生起伏极大。其书法被文征明评为当朝第一,更是培养了外孙祝允明,指导其书法。从对吴门书派的直接影响看,其实徐有贞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奠基人和开山祖师。
在考证《水龙吟词》的过程中,发现苏州博物馆藏刘珏《烟水微茫图》是一件伪作,而《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所收的徐有贞「东海徐元玉父」朱文印是一件取自伪作的伪印。
徐有贞以草书闻名于世,可惜作品太少,时人杨循吉曾感慨比松雪书还要难得。其片纸只字已被视若拱璧,此轴可谓煌煌巨制,祝氏风神从中可见。
《水龙吟词》不仅是徐有贞存世书法中唯一的轴类作品,而且也是唯一的草书作品(不包括题跋之类的非作品),对于认识其草书的艺术风格和水平,乃至明代早中期草书的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吴门具眼:明代苏州书画鉴藏》的作者、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副研究馆员黄朋,为此件珍品带来精彩解读。刘珏是明前期苏州最重要的书画家、诗人、收藏家,他和杜琼、徐有贞、沈贞等人成为吴门书画流派的。
刘珏在艺术史上最为人称道的是他和折辈相交的「知己」沈周之间的交往,以及刘珏山水画风对于沈周的直接。然而这些声誉了刘珏作为书家的成就。刘珏现今存世的书作很少,大多为小行书,草书是其晚年变法的产物。
《草书歌行》全卷二百多字,卷长六米有余,正体现出刘珏晚年的大草水平,可以说,将其置于明前期任何一位以草书擅名的书家面前都毫不逊色。论气度,他不输于沈粲、解缙;论,他也不输于徐有贞。面对这件目前仅见的刘珏书法手卷,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他在书法上的造诣,以及如何达成这些突破,并重新思考刘珏在书史上的地位是否被低估?
祝允明作品的赝品问题是一个典型,是无数需要重新鉴定的古代大师作品中的一个。祝氏在他生活的年代被称为「国朝第一」,去世没多少年便赝品满天下,到了明末,声名被大量的赝品淹没,甚至大大影响了后人对其在书史上的评价,一度几乎成了恶俗的代名词。今天人们以为的祝允明典型面目,大部分是赝鼎,而真迹却往往被埋藏在之中,待人发掘。
祝允明曾期许王宠成为未来的书坛「狎主齐盟」,以《述行言情诗》卷写赠王宠,说明祝氏以生平托付知己,视王宠为衣钵传人。王宠行草书法的成熟,在时间上和书体上,与祝允明《古诗十九首》、《述行言情诗》卷有着明显的联系。《古诗十九首》曾被誉为「祝书第一」,而今《古诗十九首》已不见原迹,此《述行言情诗》卷的发现,是否可以填补「第一」不见后的遗憾呢?
此《友梅图及中秋诗》书画卷流传有序,十七世纪时入明末清初收藏家梁清标之手,十九世纪下半叶为江苏陈长吉、狄学耕所有,二十世纪上半叶又经海上狄平子、吴湖帆、张葱玉、谭敬等人递藏,三百年间能被七位大收藏家珍赏的,当非凡物。吴湖帆评《中秋诗》卷「为衡翁得意笔」。
若论明代成就最高、最全面、影响最大的艺术家,文征明应该当之无愧。就书法而言,他各体兼擅,是祝允明之后的书坛盟主。文征明晚年的「山谷体」,不仅造诣极高,而且对晚明书法影响深远。相较他海内闻名的小楷,「山谷体」在书法史上的价值和意义显然被长期低估,随着更多文征明大书进入研究视野,相信其艺术魅力将渐彰于世。
在明代中期,陆深是松江的主风雅者,他不仅有和地位,还有学术、书法上的成就,而且在鉴藏古籍书画、追求闲情雅趣等方面,也完全不输给吴门的名士们,钱谦益称其「博雅为词林之冠」。此《白雁诗》册不仅是陆深晚年的诗书代表作,而且有莫如忠、董其昌的经典题跋,两代「松江书派」盟主的评论和推崇,令其成为书法史上的一件重要作品。
此册流传有序,题跋、藏印累累,从明嘉靖六年(1527)至清康熙六年(1667),有莫如忠、董其昌、张嘉平、宋献、孙承泽等五人题跋,「华氏明伯」、「周氏穉尊」、「方氏文明」、「茅一相印」、「孙承泽印」等十余枚鉴藏印,可知在短短一百四十年时间里,已经过华复初、茅一相、孙承泽等数位明清大藏家之手。并被茅一相刻入万历十三年(1585)的《宝翰斋国朝书法》,是现今的陆深所有书作中,最早刻入于明代法帖的书迹。
此《千字文》册原为王南屏旧藏,著录于《玉斋珍藏明清书画精选》。除此册外,陈淳另有五本《千字文》存世。《千字文》因其文不重迭,历代能书之士多有抄写,赵孟俯以后更是书家日课时选,陈淳同时书家如祝允明、文征明、王宠、文彭等都有《千字文》作品存世。陈淳晚年屡书千文,或有为后辈示法之意。
所用为金粟山藏经纸,此纸为宋人印《大藏经》时特制,每纸都有长方形印记。其采用唐代硬黄纸的工艺,两面涂蜡,所以不见纹理,光洁莹润,适宜书写。金粟笺流行于吴门,陈淳亦有此癖,他不但经常用它作书,也用其作画。其光滑的纸面使其行草更为流利,而墨色滋润有神采。此册纸墨精良,允称其晚年佳品。
研究王宠的专家、《雅宜山色:王宠的人生与书法》作者薛龙春教授,为这件作品撰有精彩解读文章。此《少陵廿五绝句》卷,碧笺界格本,颇见慎重,潘伯鹰跋云「碧笺界格,当时已是精品」,书于嘉靖九年(1530),是王宠晚年重要的代表作。书杜甫《夔州歌十绝句》、《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春水生二绝》、《戏为三绝句(总六绝)》、《三绝句》,计25首,卷长逾四米,乃王宠作品中罕见的巨帙。
与吴门名家相比,如果说文征明的结字中宫紧收,伸缩自如,王宠则正好相反,他的字外围紧密,而中宫则常常虚其一面,让人感受到气息的流动。与祝允明相比,王宠强化了祝氏稚拙散漫的一面,而扬弃了他力量与气势的一面。这些都使得王宠能够在文祝的时代不为二氏所,以鲜明的特色在吴门名手中占得一席之地。
明嘉靖以来,徽州人在财富迅速积累的同时,也试图突破主流的苏州文化,寻求自身的文化地位。詹景凤作为这一时期徽州文化的代表,不仅是造诣很高的书法家、极具影响力的鉴赏家和理论家,而且曾与当时的文坛王世贞论战,积极争夺话语权,是晚明区域文化竞争中的重要角色。在鉴赏领域,詹景凤有「新安具眼」的美誉。项元汴曾对他说,在文征明死后,「今天下具眼唯足下与汴耳」。
詹景凤的书法成就主要集中于草书,奠基二王,参怀素、黄庭坚,穷极变化,纠缠和摇摆于性情和之间。朱谋垔在《书史会要续编》中评价他:「深于书学,用笔不凡,如冠冕之士,端庄可敬。狂草若有神助,变化百出,不失古法,论者谓可与祝京兆狎主当代。」将之视为与祝允明并驾齐驱的草书大家。其存世作品中《草书千字文》甚多,亦有以此垂范之意。此《乐府诗》卷是詹景凤草书风格成熟以后不可多得的佳作。
画事联合近墨堂,为大家带来这套印刷精美,不可多得的字帖,印刷数量有限,欲购从速,先到先得。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