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月5日,2015年市交通工作会议召开,对2014年交通工作进行总结,对2015年交通工作进行部署,会议提出了交通发展的新特征,明确了2020年基本建成、2030年全面实现现...
2月5日,2015年市交通工作会议召开,对2014年交通工作进行总结,对2015年交通工作进行部署,会议提出了交通发展的新特征,明确了2020年基本建成、2030年全面实现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即“以人为本、文明、安全环保、城乡统筹、和谐宜居”的发展,全面建设适应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满足全社会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各种交通方式融合发展、与首都功能定位和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相匹配、出行“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会议对2013-2014年度市交通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包括:30个先进集体标兵、30个先进个人标兵、169个先进集体,368个先进个人。
2014年公共交通出行比例上升至48% 中心城交通指数控制在5.5
行业重大稳步推进 京津冀交通互联互通开局良好
据介绍,2014年,公共交通票价顺利实施,配套出台了提高公共交通发展、服务和管理水平的意见,提出了加快公交专用道施划、改善公交接驳条件等20条56项工作措施。票改实施一个月来,全市公共交通运行平稳,轨道交通拥挤程度有所缓解,取得了阶段性良好效果。
市交通委成立交通领域全面深化领导小组。在行政审批制度方面,提出了简政放权等四个方面25项意见,行政审批事项精简27%。在深化投融资体制方面,制订首发集团、公联公司和公交集团三个平台融资方案,为未来五年高速公、城市道和公交场站建设提供了保障,轨道交通16号线通过公私合营模式吸引社会资本150亿元。
贯彻总关于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要先行的,与天津市、省完善工作机制,按照规划同图、建设同步、运输一体、管理协同的总体思开展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大力推进交通“规划一张图”工作,研究确定了2014—2017年互联互通重点任务,完成了一批交通率先突破的代表性。京昆高速、111国道与实现同步建成通车,完善了区域高等级网。京新高速(五环至六环段)建成通车,形成了城市西北方向第二条高速通道。京台高速实现开工建设。
高速公、快速新增里程59公里和11公里,总里程分别达到981公里和377公里,同比增长6.4%和3.0%。京良、万寿南延工程等“城南行动计划”重点项目以及怀长联络线、黄楼、白马东延等相继建成通车,苹果园枢纽和110国道二期工程实现开工。完成百子湾等147项疏堵工程,畅通微循环道100公里。完成西长安街和五环大修等11项养护工程,组建了90个“巡养一体化”作业小组,确保道病害24小时内修复。
地面公交年客运量51.7亿人次,日均客运量1417万人次。提供多样化公交服务,新开定制公交80条,开通微循环线20条,首次开通公交旅游观光线,新增优化34条夜班线,实现三环内主干道公交运营24小时全覆盖。开通京开高速及西南三环公交快速通勤走廊,新增公交专用道30公里,沿线地面公交车提速34%。完成10批次239条公交线优化,削减中心城重复线316公里。推出手机APP软件,实时提供241条公交线查询服务,用户达76万。改善公交站台候车,完成100处公交站台。建成10个郊区客运站。
地铁6号线二期、7号线、14号线东段和15号线一期西段四条新线实现高水平开通,新增里程62公里,总里程达527公里,实现了轨道交通500公里新的里程碑。全网年客运量34亿人次,日均客运量931万人次,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47%。缩短运行间隔提高运力,先后8次对6条线的运行图进行调整, 1号、2号线加装安全门全面开工。实施1号线信号系统、5号线供电扩容和13号线乘客信息系统工程。
落实排堵保畅十一阶段工作方案,实施小客车数量调控措施,指标额度削减至每年15万个。继续实施机动车尾号限行措施,扩大对载货汽车、外埠车、黄标车的限行范围。开展9月缓堵专项行动,公交出行周、“无车日”等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制定自行车道步道建设和整治三年计划,完成80条城市道整治工程。公共自行车新增1.5万辆。加强停车管理,30个老旧居住区试行停车自治管理,挖潜居住区停车位9900个、错时停车位5300余个,通州北苑P+R停车场为机械式智能立体停车库。
落实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在公交、出租等行业推广应用3600余辆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淘汰省际和旅游客运行业第三阶段排放标准以下车辆,城市货运保障“绿色车队”总规模达到4万辆。实现14省市ETC联网,本市用户达145万,ETC通行率位居全国第一。完成交通领域节能减排统计与监测平台一期工程,发布了4项交通节能减排标准。政系统旧沥青材料回收率达96%,循环利用率63%。交通行业汽柴油消耗较2013年底下降了10%。
2003年以来机动车增长346万 中心城平均交通指数控制在6以下
目前交通发展呈现八个方面新特征
据介绍,2003-2014年,市常住人口增长695万,机动车保有量增长346万,P总量增长380%,交通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公共交通出行比例从28%提高到48%,中心城平均交通指数控制在6以下,交通拥堵状况得到有效遏制,交通运行总体平稳。这期间探索出的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标本兼治、建管并举,注重需求管理,开展安全管理源头防范等适合首都交通发展的和做法,将长期并完善。
未来交通面对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面对首都功能的新定位,面对适应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需要,通过分析交通的客观发展和发展阶段,总结梳理出八个方面的新特征:
交通需求仍将持续增长,交通供给仍存在较大缺口;城市交通的便捷程度、出行的舒适程度、个性化需求的满足程度等服务水平仍不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持续上升,小客车出行基本稳定,但自行车出行下降较多,交通出行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交通拥堵加剧的势头有所放缓,但形势依然严峻;新的功能定位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给首都交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也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交通建设面对资金、土地、等外部因素的刚性约束将进一步凸显;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建设国家的要求,思维和方式将成为治理方式的主导,法律先行将为进一步运用行政、经济手段治理交通问题拓展空间;广大市民对交通工作的关注度越来越强,对交通治理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认识交通形势、参与文明绿色出行素养日益增强。
以人为本、文明、安全环保、城乡统筹、和谐宜居
十个子系统全面支撑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展望未来,交通的发展目标是:“以人为本、文明、安全环保、城乡统筹、和谐宜居”的发展,全面建设适应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满足全社会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各种交通方式融合发展、与首都功能定位和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相匹配、出行“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这一体系到2020年力争基本实现,2030年全面实现,包括十个子系统:
区域交通系统。构建一体化的区域综合运输服务体系,实现区域交通和城市交通有机融合,航空、铁、公等交通方式协调发展,区域交通畅达高效。形成为中心50公里半径范围内的“1小时交通圈”。
公共交通系统。按照“公交城市”建设标准,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实现公共交通“快速、便捷、多样”,吸引力显著提升,服务定位由满足基本出行需求向满足多样化出行需求转变。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的平均通勤时间不超过60分钟。
步行自行车系统。打造安全、便捷、舒适、宜人的步行和自行车出行,使步行和自行车成为中短距离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并与公共交通良好衔接,构建新绿色出行体系,为打造和谐宜居的城市做出贡献。
道设施及运行系统。形成网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运行高效安全的道网络体系。建成区实现规划道网密度达到4.5公里/平方公里。中心城网高峰交通指数控制在6以内。
停车设施与管理系统。以破解区域基本车位缺口为突破点,整合资源,依法规范管理,形成与土地利用功能相匹配、道交通容量相协调、公交优先战略相适应的可持续静态交通发展新格局。
交通需求管理系统。将小客车保有量与周转量控制在土地资源、网容量承载能力的范围之内,机动车使用和排放,推动个体机动交通方式向绿色出行方式转移。提升出租汽车和租赁汽车服务品质。中心城小客车(含出租车)出行比例控制在25%以内。
物流运输系统。引导、市场运作,加强货运基础设施提升,完善城市配送体系,推进低碳型货物运输服务。形成专业化、集约化、社会化的货运发展模式,提高运输效率,保障城市正常运行,满足生产生活需要。
智慧交通系统。加强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建立覆盖交通运行状态、交通运行管理、出行动态信息服务等全方位的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型技术支撑交通新业态的发展,实现交通决策智能化、交通管理精细化、交通信息服务精准化。
绿色交通系统。中心城绿色出行方式(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比例达到75%。积极推动建立以电动车为主导的交通新能源结构,大力治理小客车和货车排放,交通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主要污染物排放显著下降。
平安交通系统。加强平安交通建设,提高防范标准,遏制重特大交通事故,持续降低交通事故率和死亡率,万车交通事故死亡率控制在1.2以下。强化预防,构建快速有效的应急保障体系,切实增强应急处置能力。
2015年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5% 中心城交通指数控制在5.8以内
加强创新 加强建设
2015年是全面深化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交通工作主要预期目标:中心城网交通指数控制在5.8以内,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5%,交通总体安全平稳有序。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打好基础。
2015年将出台《市缓解交通拥堵总体方案(2015-2020年)》,提出了调整完善“规、建、管、限”、同步治理“城市病”与“交通病”、治堵与治污相结合措施。
轨道交通方面,进一步完善轨道交通社会化融资模式,高速公方面,通过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建设运营的模式,保障高速公建设资金。城市道方面,采用“购买服务”模式。加快普通公、综合交通枢纽的投融资体制。
进一步加大简政放度,将52项行政审批事项逐步精简到38项,下放10项审批权限。实现行政许可审批一站式服务。
打造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新格局。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与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研究高铁、城际、市郊和地铁的四级轨道网络,强化城市群之间轨道交通的互联互通。配合编制《、天津、市市域(郊)铁网规划》,加快京张铁、京沈客专、京九客专、京唐客专等项目的前期研究和建设工作。加快推进京台高速公、110国道二期等重点工程建设,提速区域发展。开工建设京开高速公主辅拓宽工程、兴延高速和京秦高速。推进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营,启动平谷区9条出京线试点和省际客运班线配载试点。加快建设新型物流园区和多式联运功能货运枢纽。推进京津冀治超一体化。
科学制定“十三五”规划。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尽早出台《交通发展纲要(2015-2030)》。与《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规划总体思框架》、《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主动对接,科学确定交通发展“十三五”时期的总体目标和指标体系。
完善市域快速通道及主联络通道,重点围绕冬奥会、通州环球影城等加快配套交通设施建设,建成柳村北、金中都南,加快推进广渠二期、马家堡西南延、长安街西延等重点工程,加快京密、西外大街西延等项目前期工作。重点做好商务中心区、居住区等周边微循环道建设,完成双井桥北辅拓宽等100项疏堵工程。加大普通公新改建工作,推进鲁坨二期、108国道二期等重点工程,完成4项铁道口平改立工程。
完成顺密等17项176公里大修,实施西南五环等13项110公里维护。强化城市道管养,完成池西等100万平米市管城市道、三元桥等7座市管城市桥梁大修。利用桥下空间建设集“巡养一体、养护维修、应急抢险、专业巡查”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养护站点。加快推进代征代建交通基础设施管理移交。
进一步优化调整公交线网,新开、调整公交线40条,大幅增开连接社区和地铁、公交车站的“袖珍公交线”。完成30公里公交专用道施划工作,研究推进在京藏高速、西北四环设置公交专用道。加快建设北苑北综合枢纽,开工建设郭公庄、草房等9处公交场站,100处公交车站服务设施,优化公交一站点布局和手机客户端实时查询服务,方便乘客出行。推进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进一步扩展郊区客运线网覆盖面。
建成14号线中段和昌平线二期,运营总里程达到550公里。做好既运力挖潜,5号线、10号线、亦庄线等部分重点线运力提高10%左右。完成1号线信号系统更新以及13号线、八通线安全门投入使用,推进1号线、2号线加装安全门、2号线积水潭站新增出入口等工程。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改善新开线与地面公交、自行车的接驳,加快导向标识和车站卫生间等设施。
完成第12阶段缓堵工作。2015年配置小客车指标15万个,其中普通小客车指标12万个,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指标3万个。开展环和快速网拥堵点段及重点区域缓堵工作,落实机场高速治堵综合方案。推动以城市功能片区(住宅区、商业区、办公区等)为重点的慢行系统建设,畅通100公里专用自行车道。城六区各建设一处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区。新增公共自行车1万辆,总规模达到5万辆以上。
着力治理停车难停车乱。落实市议案,制定停车治理总体方案,并启动停车立法调研。严格执法,强化主要大街违法停车管控力度,巩固100条停车管理示范街。专项治理侧占道停车。鼓励停车自治,新增18处停车自治管理小区。
推进公交、出租等重点行业机动车污染防控,更新1000辆电动公交车和1500辆天然气公交车,示范运营500辆城区电动出租车和20辆电动旅游车,配置电动租赁小客车指标1500个。建设交通领域统计与监测平台二期项目和交通节能减排实验室,实施交通行业能耗统计调查和监测试点,开展绿色再生施工材料研究及示范工程建设。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交通发展,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形势更为复杂,更为艰巨。市60万交通人将在市委市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增强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牢固树立“群众满意是首要标准”、“群众出行无小事”的观念,着力解决市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交通问题,拓宽沟通渠道,问计于民,吸取,治本治标同步推进,综合施策破解难题,坚定信心不懈努力,奋力拼搏创造奇迹。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