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证监会在期间答记者问的一席话,为今年股市稳定向上奠定了基础。普遍叫好的几句话是:注册制不会单兵独进、还没有考虑中证金退出、熔断制不适合国情等等。笔者认为,这些话对发展中国股市绝对是正能量,但更重要的一句话是,证监会新第一次强调,中国是中小投资者(散户)为主的股票市场,未来几年仍然如此。结论自然是,发展股票市场,制定政策方针,要以这个国情为出发点。
这句话的重要性在于,管理层不仅仅看到中小散户为主的投资市场,而且要以这个作为基础现实来制定发展思。与以往发展思的区别在于,以往管理层强调的是发展壮大机构投资者队伍,通过创新、引进国外的制度工具,来改变散户为主的投资市场。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创新引进作为工作的重点,如市场争议的注册制、熔断制,还有以前的国际板、股指期货、高比例融资、各类期权衍生工具、战略新兴板的计划等等。这些创新,引进并非不可以,但必须有先后顺序。在目前的基础条件下,任何发展与创新,都必须先认可散户为主的现实。而且,这个散户比起国际的散户,更加年轻,更加不成熟。这是不可逾越,不可跳过的中国股市的国情。管理层目前的工作思,制度设计必须充分考虑这一点。
新任证监会关于这个问题的初次讲话、初次,使我们看到了工作思转变的希望。只有这个转变,才会有注册制、战略新兴板的延迟或搁置,才会有沪深股市的初步稳定。当然,我们也不能由此得出结论,沪深股市从此高枕无忧,一往直前。沪深股市多年累积的制度弊端不完善,不可能一夜之间消除。比如,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利益不平衡的矛盾,二级市场投资者十有七或八是亏损或打平,而一级市场投资者不仅都挣钱,而且挣大钱。这就必然导致全国几千万家工商企业千方百计挤上市圈钱,上市兑现的道。连在美国上市的中资概念企业,也千方百计退出美国股市,来中国沪深两地上市。这种制度设计使沪深股市出现互为矛盾的扭曲现象。一方面大家拼命反对市场扩容,因为每次扩容都意味二级市场失血;另一方面大家认购新股,新股供不应求,万分之一中签率。新股价格上市暴涨,最终慢慢下跌,让二级市场亏损。这种缺陷,在制度设计之初就已经存在。二十多年沪深股市难以稳定发展,疯涨暴跌,其实与制度缺陷有内在关联。新一届证监会以国情为基础,就应当对这种制度进行完善、修正,平衡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利益,如进一步大小非减持等等,市场就会长治久安。(金融投资报顾铭德)
对于现在的股市,几乎每个投资者都可以说出很多利好消息,同样的也不难说出很多利空消息。也许就因为这样,现在人们对后市分歧不小,有很长一段时间大盘多空胶着,走势一波三折。
对于人们都很熟悉的多空消息,这里就不再讨论了。此处只是想谈一下资金方面的问题,因为感觉在这里有着两个不可忽视的利好。第一个利好,是就全市场而言,流动性十分充分,简单来说就是资金很多。时下,世界范围内大多数主要经济体都是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在2010年开始宣布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但最近也在继续强调稳健的同时,加了一个“略显宽松”的后缀。事实上,今年以来中国央行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就其规模来说,已经大大超过2009年时的水平。当然,央行此举是为了稳增长,但资金在流动中,难免会出现某种溢出效应。虽然现在并没有足够的证明有大量的资金在流向股市,但历史已经表明,作为吸纳社会闲置资金的重要渠道,只要股市出某种操作机会,就一定会有资金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在资金面相对宽松的情况下,尤其如此。所以我们说,现在全球范围的流动性宽松,对资本市场构成了良好的上涨契机。而中国的流动性状况也是在不断改善之中,同样也是对股市形成了利好。不管怎么说,股市的涨跌,最终还是取决于供求关系,而资金多,至少是形成了在的需求,而当这种需求一旦爆发出来,就会形成强大的做多动力。现在,很多人关注到的是股市成交量并不大,担心没有足够的资金入市。其实,只要市场活跃度逐渐提高,这种局面会得到改变。而资金供应的充分,应该说就是股市活跃度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
当然,在目前实体经济还比较疲弱的情况下,资金是否愿意进入股市,还是一个问题。经济差,上市公司的效益自然也不会太好,导致股市的回报率也就受影响。而这个时候如果市场的无风险收益率比较高的话,股市就要向投资者提供足够的风险补偿才能吸引其入市,否则就会出现尽管市场上并不缺乏资金,但这些资金就是不愿意进入股市的问题。今年年初的一段时间,股市下跌,而债市却出现上涨,有分析就认为是由于当时债券市场的平均利率还比较高,所以就有好多资金投向了那里。不过,就目前而言,资金市场的利率并不高,央行通过各种手段,正在构筑一条利率走廊,其趋势是逐渐往下的。实际上,自前年下半年以来,央行就一直致力于引导利率下行,经过前后六次降息,现在一年前存款利率只有1.5%,客观上已经呈现负利率状态。而作为无风险收益率标志的10年期国债,其利率也在2.8%左右。这样低的利率水平,在历史上也确实不多见。显然,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对股市的风险补偿需求不可能会是很高的,这也就会导致更多的资金愿意进入股市。当然,前提是股市能够提供相应的获利的机会。
最近,虽然投资者对于后市的走势并没有形成普遍的共识,但应该看到,市场内外的一些不确定性在逐渐消除,人们对于维稳行情结束后市场走势的担忧也在慢慢化解。当然,实体经济的不振,仍然着市场情绪。而在这种情况下,股市的上涨的确需要新的推动力,或者叫新的利好。而在笔者看来,与其挖空心思去找利好,不如冷静地审视一下当前的资金格局,在这里是存在着两个不可忽视的利好:一个是钱多,另一个是利率低。既然如此,那么是不是可以认为,股市应该会有一定的机会呢?(金融投资报桂浩明)
计划不如变化快。前,相关的财经官员对战略新兴产业板还信心满满,说很快就会推出,但临近结束,这个板在“十三五规划”中被删除,这意味着在未来的五年中,没战略新兴板这个故事了。
还记得吗?几年前,所提出的国际板成了市场的一个关键词,当时已经到了“粮草齐备、只欠东风”的地步,结果“东风”并未眷顾,被否,接下来所不甘心,又提出这板,再否,就这样了几年,如今上海股市的成交量明显低于深圳,这已经说明了问题,现在这一否,沪市更加不利了。
从注册制被无推迟到此次战略新兴板被删,明显地感觉到这是一种股市战略性的变革,有一种推倒重来的感觉。有道是:不破不立、破字当头、立在其中。将这两个战略性布局搁置下来,这种魄力前所未有,这给市场带来了新的预期。但毕竟只是“破”,不做什么是比较简单的事,关键是要“立”,接下来做什么才是最难的,也是最值得期待的。
其实,对于新证监会而言,最需要解决也难度最大的问题是要将去年救市时砸进去的N万亿救市资金拔出来,这才是管理层的一个心病。目前上证指数的年线点左右,这个点位差不多也就是救市资金的平均持股成本,那么大体量的资金,即便大盘回到3600点也出不了货的,也就是说只有将大盘拉高到4000点甚至于更高的上,在市场一蹦蹦跳跳的多头行情中才能而退,那就需要存量博弈,注册制和战略新兴板都是增量,无助于出货,所以停掉这些增量使市场回到存量博弈中来,恐怕是当下的主要任务,这样来理解就会对此次那么大举动不感到意外了。
注册制暂缓了,战略新兴板歇搁了,这意味着为这些制度建立组织一大波人努力的结果全白费了。10多年前,深交所为筹建创业板组织了一帮人做此事,可一筹建耗了8年,其中推出了变通的中小板,到2009年创业板正式推出之时也已经耗得没脾气了。8年前所又为国际板费力,三年前证监会为注册制费力,所为战略新兴板费力,到最后全都做了无用功,白白地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不能不说是中国股市顶层设计的苍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
股市的这种战略性变动意味着增量的暂缓,那接下来就只能在现有的存量上下功夫了。当下的市场最大的利好是什么?笔者以为,最大的利好是庞大的救市资金套住了,而且套在3600点左右的左右,这个几乎就是上证指数的年线。可以相信在未来并不遥远的时间里,这部分资金会解套、甚至于会获利而走,这就是未来市场会走高的一个直接原因。就近期走势而言,大盘需要有效地走出2638点至2933点这个大箱体,有效冲破箱顶走慢牛走势,夯实股价基础,逐渐地修复市场的技术指标,市场人气会慢慢聚集,这也许是此次股市战略大调整带来的新的市场机会。(金融投资报)
为资本市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其中并未出现“战略新兴板”的字眼,并强调了“创造条件实施注册制度”。由此可见,纲要对资本市场发展的要求表述,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3月17日,《中华人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正式发布,这无疑将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其中,对资本市场来说,更是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
纵观近日发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其对资本市场的发展带来了不少的重要影响。其中,与之前的规划纲要相比,也增加了不少看点与亮点。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中央高层还强调了“力争今年开通深港通”的观点。由此一来,随着深港通推出步伐的加快,两地市场“互联互通”的模式有望得到进一步深入。
从整体上分析,“十三五”规划纲要为资本市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且整体利多于资本市场的长远性健康发展。不过,纵观“十三五”规划纲要,有两处核心亮点,对于中长期股票市场的运行走势构成至关重要的影响。
其中,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并未出现战略新兴板的字眼,此举了近期市场对“战略新兴板”被删除的消息准确性。实际上,过去几年虽然A股市场的扩容速度得到显著提升,但所与深交所之间的上市企业的资源争夺战,却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化发展。其中,深交所的扩容速度显著高于所,且目前深市的日均成交量能已经高于沪市,此举也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所的上市资源的争夺优势已经明显落后于深交所。
战略新兴板,一直被认为是提升所上市资源争夺能力的有力武器,且能够从本质上减缓两地交易所之间的上市资源差异化发展的局面。然而,如今战略新兴板了删除,确实引起了市场的一番思考。
对此,一方面体现出管理层充分考虑到现有市场的风险承受能力,不排除后续还会有更为完善的配套性措施出炉;另一方面,则间接体现出现任管理层的政策出台策略比较稳健,改变了以往相对激进型的政策出台策略,其本意或在于稳定市场,为后续的市场创造持续良好的市场。
再者,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创造条件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由此可见,“创造条件”的用词也为市场带来了不少的猜想。
其实,回顾最近几年的工作报告,其中对注册制的态度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在2014年的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的观点。2015年,提出了“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但是,在2016年的工作报告中,却并未提及注册制的内容。而今,虽然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及了“注册制”相关字眼,但却强调了“创造条件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由此可见,在对注册制的表述中,管理层的策略也有所转变。
值得一提的是,自今年3月1日起,注册制授权施行,且设定了两年的授权期限。因此,就目前而言,正处于注册制授权的施行时点,却并非预示注册制马上可以推出,且需要完成一系列的配套性措施。由此可见,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强调“创造条件实施注册制度”,其实也给予了市场一定的过渡准备期。
时下,对于中国股市来说,稳定是关键性的任务。显然,只有在确保市场持续稳定的大背景下,才能够深入进行股市,才能够进一步推进资本市场的深入发展。因此,“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对资本市场发展的要求表述,也具有一定的意义。(金融投资报郭施亮)
说,更需要强调稳步发展、稳步创新。《工作报告》隐去“注册制”内容,“十三五”规划纲要删除“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板”的内容,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是为了中国股市稳定发展的一种需要。
在今年“”闭幕后的记者会上,金融证券市场方面的问题第一个被提了出来。中央高层表示,创新发展与防范风险与金融证券市场永远不可分离,只是在市场发展的不同阶段,政策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承接这一话题,有心的投资者不禁会问,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政策侧重点是应放在创新发展上还是防范风险上呢?
根据本人的理解,除了特殊时期政策的侧重点需要放在防范风险之外,通常情况下,政策的侧重点是需要放在创新发展的。发展是证券市场的主题。那么,什么是特殊时期呢?比如去年6月开始接连发生的几场股灾,这个时期就是特殊时期,是需要将防范风险作为侧重点的。但目前中国股市基本别了股灾,市场总体上进入相对正常状态,当然目前投资者对股灾还是心存恐惧这是可以理解的。所以,目前的股市应该还是以创新发展为主,尤其是以发展为主。
但这并不意味着防范风险就不重要。实际上,对于进入股市投资的投资者来说,防范风险这根弦始终都要绷得紧紧的。投资者始终都要有防范风险的意识。就个人而言,防范风险始终都是第一位的。所以,即便政策的侧重点是放在创新发展上,防范风险仍然还是投资者的第一要务。在这个问题上,投资者有必要把政策侧重点与投资者个人侧重点区别开来,不可将二者混为一谈。
而从国家政策或证券市场来说,除了特殊时期,发展始终都是第一位的。但“发展”什么却是政策需要明确的问题。个人以为,发展不能单纯理解为是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多,以为“多发新股”就是发展。发展应该是多层次的,比如,指数的上涨也应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垃圾公司的退市也是一种发展;股市制度的完善(如峻法)也是一种发展,对投资者权益的同样也是一种发展。只有如此理解发展,赋予发展以多层次的意义,证券市场的发展才能走在健康发展的轨道上。一味追求“多发新股”的发展,那只是一种畸形发展,是证券市场不健康发展的一种表现。这样的市场其实就是一个“圈钱市”。
创新也是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笔者更主张创新的步伐需要迈得更稳妥一些,更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或者通过创新来一部分人的利益,同时又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比如在最近几年,A股市场始终高举创新的大旗,也推出了诸多的创新。而这些创新通常都是为少数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服务的。实际上,正是过去一些不合中国国情的股市创新,造就了2014年-2015年的“杠杆牛市”,也因此形成了中国股市上史无前例的股灾。这个教训中国股市以及广大的投资者有必要深刻牢记。
所以,即便政策侧重点放在创新发展这一边,但就中国股市的现状来说,更需要强调稳步发展、稳步创新。也正因如此,《工作报告》隐去“注册制”内容,以及“十三五”规划纲要删除“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板”的内容,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也是为了中国股市稳定发展的一种需要。(金融投资报)提车选日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