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上午,“冠军之父”经济学大师赫尔曼·西蒙先生在上海锦江小礼堂与中国优秀企业家代表开展圆桌论坛,就“战略聚焦与行业变革、冠军与品牌战略”等主题开展精彩对话。本次活动是“第四届中国品牌经济(上海)论坛”系列活动之一。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党委陆晓春上台致辞。陆晓春说,今天是 “中国品牌日”,中国的多家企业正以创新为动力,坚定不移走自己认准的道,他们专注于某一领域,专注于市场变化,专注于不断创新,进而成为某一细分市场的全球性或者地区性市场的。他们并非是如雷贯耳的世界大牌,却是一群名不经传的中小企业,成为世界经济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陆晓春表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庞大的中小企业的群体,当然更需要涌现出更多这样的冠军。中国国家习在四年前就提出了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重要论述。去年召开的十九大,也明确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就是化解这一主要矛盾的重要途径。广大的中小企业要坚守创新、专注、专业、协同等优秀特质,努力向冠军迈进。这既是企业发展的自身需要,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上个月,上海出台了《关于打响上海“四大品牌”率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全力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品牌的四个《三年行动计划》。上海是中国近现代工商业的发祥地,今天的上海要对标国际的先进水平,追求卓越的发展取向,不断彰显功能优势,争创先发优势,打造品牌优势,厚植人才优势,全面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在这样大的背景下,我们中小企业将大有作为,在进一步提高上海服务辐射度,彰显上海制造美誉度,增强上海购物体验度,展现上海文化标识度等方面,应该有所建树!
第一场圆桌论坛由赫尔曼-西蒙教授与四位企业家代表就战略聚焦与行业变革为题进行了讨论。赫尔曼·西蒙说到当下贸易摩擦,大部分人认为是由美国的总统特朗普所引起的贸易战争。具有两种可能性,第一种,会对美国的出口,如果美国增加关税,中国和受影响较大。第二种,国际价值链受到干扰,具有劳动分工,需要货物和半成品的流动,国家之间的流动,使部件流动得到组装。冠军在不同的国家已有生产设施,相互之间也拥有共赢关系,他认为特朗普先生以及他的顾问对全球的经济运行方式是有的。
“冠军”定义的是品牌在全球的知名度,全球品牌之前就是各地的冠军,像上海亚振这样的品牌在中国具有相当的知名度,国际上却不具备,所以成为全球品牌仍需要长时间的努力。举个例子,森海森是全球最有名的牌子,博世也是会议科技领先的供应商,但他们都属于全球的冠军。
赫尔曼·西蒙先生表示,质量市场中“质量”定义为对客户的价值,客户对质量不满意在于高品质的物品并不具备与之相当的性价比,对客户的价值达不到价格的水平。解决方法是可以在对产品线进行扩展和延伸,收购成本需求更低的公司,在低价上进行竞争,进行拓展。另一方面,当低价经营不具备优势时,创新是关键手段,在市场份额的同时进行创新,通过创新来巩固领导地位,在产品或者工艺的创新上,成本降低也是创新。了解客户需求,客户是否对高质量产品付出高价格;确保竞争优势,在发展策略中,考虑各个方面,企业需要不断前进。
市场是动态的持续性发展过程,客户需求一直发生变化,必须要进行焦点调整,明确市场焦点。友善型或能源高效是企业主导的方向,通过提升这方面的内容可以增加企业的市场地位。中国有“中国制造2025”计划,与全球工业4.0常相似的,都是需要逐渐形成的过程。
赫尔曼·西蒙先生表示,他关注的是成为细分市场的世界冠军,中间的小部分并没有更多的关注。世界有两个概念的误读,一、规模是最重要的,大公司往往受到。二、关于现代市场的关注,公司应该注重营利性的,要达到营利性,不一定把每一年的利润最大化。大公司其实不是很好的者,而独角兽企业受到,因为他们增长得非常快,市值也达到了10亿美元以上。98%的市场都是的小众市场,每一个企业都有成为冠军的机会。独角兽其实只代表着实体经济的很小一部分,剩下的98%的市场所提供盈利的、的机会,是每一个公司都需要把握的。
在品牌和自身的角度中,品牌的发展常重要的,必须要在顾客中树立品牌,同时员工也应该为品牌感到自豪,认同自身。在年轻品牌中,需要年轻的人才,所以需要将自身打造成有吸引力的雇主品牌。
在广告问题方面,如果处于一个全新的市场,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建立一个品牌。但在大多数的行业中,是无法短时间建立起来的。中国公司目标都常的宏伟,拥有超强的制造能力,有素质成为冠军,所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浮现出许多全球冠军。
第二场圆桌论坛中,赫尔曼西蒙向与会嘉宾分享了关于制造的故事,十九世纪时英国品牌是全世界最强的品牌,因质量闻名,而一直在模仿英国的产品,但现在“制造”已经代表着产品高端的标签,这是花了很长时间才成功打造出的标签,而中国制造也正处在制造向创造飞跃的阶段。
赫尔曼教授表示,中国经济在政策推出之后获得巨大成功,但一直基于比较低的工资,比较低的质量,比较低的价格卖产品,但却一直做不出很强的品牌。现在随着中国的成本不断的上升,这样的策略已经不再奏效了,与此同时,中国的技术也获得了很大的提升,但在全球的百强品牌,中国只有两个,华为第70名,联想第100名。要专注产品质量,建立品牌是一个费时的过程,永远不要低估建立一个强大品牌所需要的时间。一定要跟市场和消费者进行广泛充分的沟通。
以中国经济的规模,现在不应该在全球的百强当中只有两个品牌,应该至少要有二十个、三十个,但这并不容易,既使是日本,也是在1950、1960年之后做成功的,但也只有东芝、松下等进入了全球的百强,所以这是一个非常费时的过程。
全球性的品牌建设,小公司想在全球做广告预算是不足的,但却出现了很多冠军,他们做得很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产品好,且在技术、质量方面是市场的领先者,比如说高压水清洁方面的公司是全球的领先者,他们免费提供很多清洁的解决方案,美国的,就是他们的高压水清洁系统清洁的,然后获得了很多的,包括电视的新闻,还有纪录片都为之广为宣传。可以学习他们去请名人和使用产品的方法,这样很快能够获得消费者注意力,比如施华洛世奇,进入了007的电影,也许不是完全不收费,但费用相对较低,这个比做、电视广告要便宜得多。
全球化非常重要的基础在于,所谓的心理或者说文化的全球化。比如像有一个冠军,是全球啤酒花的世界领先者,这个公司要求每一个员工都会讲三种语言,德语再加上两种外语。这样他们公司的优势不光是在产品,也在文化上的度,这能够让他们在全世界都能够很好的销售产品。所以在文化方面,中国还要努力,虽然有很多的外国留学生,但还是需要通过外语的教育去加强,这是全球化取得成功的非常重要的基础。
汽车业方面的发展,现在中国的电动车占比已经是全球最高的了,这是与电池技术相关的。未来这个领域中国将会有一些品牌浮现。中国在数字化方面,也是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在现代行业,也许五到十年,阿里巴巴、腾讯可能会成为全球百强品牌之一,京东也有潜力。但像娱乐、、电影行业不太可能这么快做出品牌,因为在这些行业是美国占主导,在这些方面,中国的品牌可能要花更长的时间才能做出品牌。
企业家代表龙固新在讨论中表示,他把之前赫尔曼教授所说的全球化故事理解为,企业应该是要做细分领域的全球冠军,其中非常重要的是,细分领域冠军,会让企业在单品的规模上作为老大,降低研发、材料采购的成本,建立了在这个细分领域综合的实力。
最后,上海企业文化与品牌研究所所长周元祝在总结发言中认为,今天的问题不仅仅探讨冠军的力量,可能更多的探讨企业是单项冠军,我们在一个非常伟大的时代,一定会有伟大的品牌诞生,什么时候才能诞生?西蒙教授估计要五到十年,所谓伟大就是能够进入全球榜单的,虽然现在只有华为和联想两家,但相信用不了多久,中国一定会诞生更多世界知名品牌。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