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曾仕强
智慧大学校长、《百家讲坛》主讲人
乙未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今天就要举行啦
第九届黄帝文化国际论坛闭幕说黄帝、讲《易经》,文化名家观点碰撞
许嘉璐:拜祭黄帝应成“国拜”
河南商报记者
李雅静雷/文
刘鸿翔/图
追思始祖懿德,纵论中国传统文化,由众多名家大腕参与的第九届黄帝文化国际论坛昨天闭幕。
闭幕式上,多次担当拜祖大典主拜人的九届、十届全国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许嘉璐;著名历史学家、大学历史系教授李学勤还被黄帝文化国际论坛组委会授予首届“轩辕”。
拜祭黄帝上升为“国拜”
昨天的黄帝文化国际论坛上,许嘉璐作了《关于拜祭黄帝大典的想法》的。
这位78岁的老者多次参加拜祖大典,他说,这促使他不得不想想拜祖大典的明天和后天。
为此,许嘉璐提出:一是拜祭黄帝应该上升为国家级的拜祭;二是最好这种对黄帝的拜祭就定在新郑;三是应该促进拜祭黄帝渐渐成为民俗,而且扩大到世界上所有的华人社区。
关于国祭,许嘉璐说,黄帝必然为全球华人所认同,“炎黄”这个词已经是中华民族另外一个称呼,超越了、政党、和意识形态,“如果哪位中华民族的子孙说’我不是炎黄子孙’,大家会用’数典忘祖’说他。”
至于为何将祭拜定在新郑?许嘉璐说,新郑地处中原,中华文化汇聚腾飞之地,因此在这里拜祭象征意义更大。另外,具茨山的背景和佐证,不是仅靠传说,在新郑本身也有事实。
许嘉璐还特别强调,拜祭黄帝只能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应该是最高领导人来。
黄帝是标准的君子
在蒙曼看来,黄帝是人文始祖,更是一个标准的君子。
《易经》中对君子的定位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黄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蒙曼说,黄帝不是富二代,不是官二代,他看到神农氏衰落了,于是发展自己,发展过程有征伐,有创造,有建设,但黄帝可不是单纯打仗的英雄,还是发明创造的英雄,比如说大家都知道的种五谷,兴纺织,创文字,等等。“这就是自强不息。黄帝做这一切的核心目的是干什么,是要为自己谋吗?不是。”
蒙曼说,我们看《史记》里记载,黄帝居无宁日,他非常节约,不追求奢侈的生活,他是希望这些能够惠及百姓,这个就是厚德载物。
蒙曼说:“黄帝是我们的祖,黄帝是我们的,黄帝是我们的岸。,抬头应该也要看到岸。”
“一定要知道岸在哪里,一定要看到岸,那样你才知道怎么走。黄帝是岸,用中国古人的话讲,叫做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黄帝定了“道政合一”
在曾仕强看来,黄帝了不起的地方,就是定了“道政合一”。
什么叫做政?他说,人类社会最要紧的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鲁哀公曾问孔子,“天下谁为大?”孔子也同样说“政为大”。
曾仕强说,《易经》里面有一句话至关重要,叫做“自天佑之”,天为什么你,是自己先努力才会你。“《易经》也好,《经》也好,《论语》也好,都告诉我们一切都是假的,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是真的,碰到困难自己,被打击自己,干什么都自己,就会你。”
作为“中国式管理之父”,曾仕强又是如何看待管理的?
曾仕强认为,人是绝对不能管的,管理是最大的错误。管理,就是理人管事。人不理他,他就了。
“不管你做什么行业,规模多大,管理永远是四个字‘修己安人’。”
曾仕强说,老板把自己,他们(员工)会看你,你自己做好了,就会心甘情愿跟你学习;你自己都做不到,他根本就不理你。所以不能拿那套过来,拿那套过来管理人是没用的。
名家说包容
论坛上,不少名家大腕儿都提到一个词:包容。为什么“包容”一词这么火?专家们又说了什么?
传统文化才不会被冲淡
因为包容
贾雪阳:中国秦文研究会会长、解放军总参部原主任、少将
外来文化产生的影响会不会冲淡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说从黄帝文化一直传承到现在,本身有很大的包容性、融合性。
比如有俗语说,外来的会,因为他念的经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而中国传统文化最能够打动人。
中国传统文化包容、融合,有这个特点,我们就不必要担心外来文化对中国产生负面影响。但我们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方面要多做一些工作。过去讲“古为今用”,今用用在哪里?如何在当代进行传承?值得我们思考。
中原文明传承有序
因为不断融合
阎铁成:中国古都学会副会长
我们梳理中华文明整个国家版图发现,其他地区的文明一点不比中原地区文明差,有些甚至比中原地区文明还要发达,可只有中原文明传承有序,发扬光大,一步一步走到今天,为什么这样?
这与郑州的地理、空间有关,郑州处于天下之中,维系八方,受到各种文化的冲击,南来北往、东进西出都会形成碰撞和交汇,有利于融合产生新的文化。这种时空概念给中华民族什么德行?包容、。我们讲“中”,就是不偏不倚、不左不右,大道为“中”。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