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两位叔叔都是从事证券行业,从小耳渎目染的董伟年仅15岁就入行,在上海苏佩玿证券行做生。1952年,董伟来到,继续在苏佩玿证券的公司做小经纪,董伟回忆,当时股票市场的上市公司很少,成交量也很少。
1969年,的第二家交易所“远东交易所”成立,董伟成为会员开始自己做老板。董伟说那时候很多内地人来到发展,有很多公司开始在上市,另外两家交易所也相继成立,进入了全民疯狂炒股时代,几乎人人都争抢着买股票,但同时也出现许多垃圾股,这就酝酿了巨大的泡沫。
1973年,股市经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股灾,恒指从近1800点暴跌至150点。董伟回忆当时的股市就像从天堂到了,很多人破产。但他当时就有一个原则,只投资蓝筹股,不做垃圾股,因此当时股灾董伟虽然损失惨重,但也算是安全渡过。
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则,董伟在股坛数十年都保持稳健的投资回报,也让在的大多数有名气的上海企业家都成为了他的客户,比如邵逸夫、金庸等。之所以得到大家的信任,董伟表示,当股票经纪最重要的就是对客户忠诚,要想办法帮客户去投资去赚钱,而不是频繁买卖赚取佣金。
“好的股票是应该长期持有的。”由于董老是港交所的会员,在港交所上市时获得了88万股的股票,当时每股仅3港元左右,大多数会员早早就抛出变现,而董老到目前为止还持有一部分,在卖出的一部分股票中,最高价卖到了330港元。
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股市波荡起伏,对于目前的股票市场,董伟认为“现在很健康了”,只有一些创业股、科技股的PE太高,存在泡沫,其他的都很健康,比如汇丰银行、长江实业的PE都只有十几倍。
在这半个多世纪,股票市场变化很大,董伟认为“如果没有内地公司来上市,就没有股市的今天”。他指出本土好的企业该上市的都上市了,已经基本处于饱和,也就是说很难再有好的本土企业上市,那么就需要“找人来”。1993年港交所开始吸引内地企业赴港上市,青岛啤酒是第一个在港成功上市的内地企业,随后很多优质的中资企业来港上市,到今天,中资企业市值已经占港股总市值的比重超过60%。在港股市场的发展历程中,中资企业扮演着不可取代的重要角色。
而沪港通、深港通开通之后,中资进军证券业的步伐正在加快,已经有多家券商被收购,董伟所创立的众利股票也在今年卖给了中资。谈到卖掉公司,董伟并没有很失落,他表示,由于身体状况需要退休,而自己的儿女都不愿意,只能把公司卖掉,他也希望能有人帮他将公司继续好好的发展下去。
采访最后,董伟总结了这60多年的股票投资分享给大家:第一、尽量买好的蓝筹股,垃圾股不能碰,股票是要投资而不能投机;第二,挑选公司要看其发展前景、有信得过的董事在做事、持续的派息等;第三,可以找一个可靠的有经验的经纪行家,听他们的分析,不能盲目听风,要认真考虑清楚再去投资。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