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年轻一拨玩小说的,最应该看好,也许就是这个曹寇。”著名作家叶兆言曾如此评价,可见他对70后作家曹寇寄予厚望。日前在现代文学馆举行的“中间代”文学突围研讨会上,曹寇、内两位70后作家共同推出了新作《屋顶长的一棵树》和《云中人》。评论家李敬泽,作家徐星、慕容雪村、蒋等到场,并与读者进行了交流。
当天,同属“中间代”作家的慕容雪村、阿乙、苗炜、盛可以、柴春芽悉数到场。这些作家一度是中国文坛中处境最为尴尬的一代,他们活在60后的阴影中,又难以抗衡80后的市场影响力。他们被文学评论界认为是沉寂的一代、夹缝中的一代,他们也确实沉寂了多年。但在这一群体普遍过了30岁以后,终于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开始“突围”。
如今的“中间代”作家正越来越被文坛所认可,冯唐、内、阿乙在“未来大家”Top20中位列三席;阿丁被列入《人民文学》新锐十二家;曹寇被誉为最具才华和潜力的当代青年小说家、南京青年作家中的代表;李师江则是华语文学传媒最具潜力新人得主。受惠于写作方式和输出方式的国际化,他们正在被国外文化出版机构关注,部分作品的海外版权购买及文字翻译也已提上了日程。“中间代”能否成为中国文坛的主流和中坚力量,已成为文学界和读者持续关注和讨论的话题。
“中间代”作家一度是中国文坛中处境最为尴尬的一代,60后作家有资历、有成就、有地位, 80后作家有市场、有商业价值、有无人能及的“小清新”。而“中间代”作家被挤在夹缝中,在他们身上嗅不到半点60后“思想技术控”和80后“商业市场控”的气息,他们更多是关注自身,关注个体的成长、体验、命运和个人情感的表述,这种过于的表达,似乎总是显得有些孤傲和悖离于时代。但不可否认,这种貌似极端的个人化写作,正是尊重个性、尊重个体的写作方式。他们绝不悖逆内心、绝不迎合读者,在绞肉机一样的现实中,保持着与,可以说,这就是“直立写作”的开始,他们还远远算不上大师,但这些中间代作家们,正在沿着大师的足迹前行,并渐趋渐近。
作家韩东十分看好曹寇等这批“中间带”作家,他说:“目前的曹寇正处于小说大师的青年时代,这是一段如此富饶又艰苦卓绝的时光,有他天才的作品为证。”
“有谁像我,成日里纠结于生活的鸡零狗碎?”曹寇此次推出的新作《屋顶长的一棵树》,收录了他十五篇短篇小说,全书以其熟稔的白描笔法,绘出了一部“物”的《清明上河图》。无论是“我”、邱女士、王奎、乡镇,还是“者”、新闻事件中的死者、棺材匠,他们都是微不足道的物。他们有短暂的青春、的生活以及让人忧伤的,这也许并非世界的全部,但你会发现,事实大抵如此。
《鞭炮齐鸣》中与死者的交谈,使一切都蒙上了死亡的黑纱;《都健在》中那些少年时代的朋友,他们各奔前程,都还活着,但也正在死亡。与其说作者喋喋不休的是现实主义,不如说它们都是寓言。如果说寓言是严肃的,那么这次例外,这里只是一些有意思的小事情。
至今未婚,自称是个无聊的人的曹寇,曾在洲上当过几年中学教师,洲成了他日后小说创作的话语场。如今他虽然居住在紫金山北麓的一个新小区里,平日宅在家里,还是喜好看看楼下来来往往的人们,围观那些围观的人。
在这个“速成”的时代,曹寇一直写得不急不火。唯一的长篇虽早已写好,但他觉得不满意,始终没拿出来示人。“我需要再等等,不急。”他说,不急是因为就个人的写作经历来看,写作自始至终是一个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的过程。从技巧层面来说,在这个小说以事动人、以情感人的时代,他的写作或许是个“异数”,但是,曹寇有自己的独特“腔调”:厌恶堆砌式的语言,青睐洁净的口语。
段曦打谢娜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尴尬。东莞外来工群像:每天坐9小时 经常...66833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