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名家观点 > 正文

观点摘编 4_大学

类别:名家观点 日期:2018-11-28 2:06:17 人气: 来源:

  美国的大学招生并无统一模式,非常个性化,各个大学具有自己不同的特点,对标准化考试的重视程度也不同。各个大学以及下属的各学院、各系、各专业招生的标准与评估方式都有可能不同。大学、学院、系、专业通常都有一个自己的招生计分算法,按照不同的加权,计算得到录取指数(Admission Index)。通常,计分方式属于内部掌握,不会对外公布。

  总体讲,在大学招生中最看重的还是报考者在中学的平均分数(Grade Point Average,GPA)或平均等级(Rank)。此外,还会考虑大学先修测试(Advanced Placement,AP)成绩、竞赛获、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文艺体育特长、教师推荐信、发表作品、陈述、面试等方面的信息。许多大学要求申请者提交的申请材料包括高中所学所有课程的详细列表和成绩单。

  美国有多种层次、多种类型的大学,可以满足普通大众和精英人才的多种需求。个人只要愿意读大学,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校,不会出现“一考定终身”的现象,某个考生即使由于考试成绩或经济原因而进入了社区大学,只要肯努力,刘硕打关昕有很多机会可以最终考入自己心仪的名校。

  王晓平, 齐森, 谢小庆. 美国高校招生“新模式”的[J]. 中国考试,2018(3): 1-4.

  对大部分美国高校而言,SAT、ACT成绩大概只占整个大学录取要求25%的比重,其他75%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高中9~12年级学术课程的成绩和表现,包括所有必修和选修课的成绩。美国的高中运行模式几乎与大学一样,有核心必修课程以及大量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可达毕业要求的三分之一。所有学生在必修课之外,还要选修许多培养素质能力方面的课程,其中选修课的学术难度和针对性也是大学录取的重要指标。第二,能够体现出学生卓越综合素质(包括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领导能力和奉献等方面)的课外活动,这个方面对大学录取有决定性作用。课外活动的评价标准是要凸显创新和有成效。第三,大学预科课程,即AP课程。AP课程体系是由美国大学一年级约34门文理课程组成,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促使有能力和愿意挑战的学生更好地提升和展示其卓越的学术能力,其中也包括科研和创新能力。

  美国的教育体制决定了美国高校招生的多元化模式,我国的国情和教育体制决定我们不可能照搬或模仿美国模式,但是我们可以借鉴美国高校招生中一些成熟的做法。第一,充分科学地利用好学生高中三年的学术测评信息,包括各科期末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第二,充分科学地利用好学生高中阶段的非学业信息,如科研、、竞赛、社会服务、出勤表(包括每学期迟到、早退、旷课、作业迟交、病假等)。第三,建立国家综合素质评价标准。第四,在高等教育中增设学校指导(School Counseling)专业,为我国大规模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和大学招生奠定专业人才基础。

  如何科学地使用高中成绩和信息呢?每个高中可以为其每位学生向他/她申报的大学递交一份高中三年学术表现总结,这个总结包括:1)学生高中三年所有学期所修全部课程的成绩单;2)学生在每门课程上的学术表现:每次考试的标准分,按照标准分从高到低排列的名次,每次考试最高分数的标准分,每次考试最低分数的标准分;3)学生在高中毕业时所有课程的学术表现:所有课程的平均标准分,按照平均标准分从高到低排列的名次,所有课程最高平均标准分,所有课程最低平均标准分。

  美国大学的招生录取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录取是对人的评价和判断,因此必须是科学的,但在更多的时候,艺术、审美甚至直觉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越是顶尖大学,其招生的技术性越低,艺术性越高。大学的招生官,就像是一场冰上芭蕾比赛的裁判。选手们的确需要作出一些通用的性技术动作来满足要求,但是,区分出谁是真正优秀的选手,依赖的是评判者对美的追求和直觉把握。

  在美国,无论大学的招生录取标准如何变化,学业成绩仍然居于中心地位。2013年美国大学招生咨询委员会(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ollege Admission Counseling,NACAC)对全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调查显示,在所有的大学招生指标中,AP等大学预备课程成绩、中学学业和标准化考试成绩的重要性位居前三位。事实上,在过去的20年中,无论是公立大学还是私立大学,高中学业成绩始终是美国大学招生录取时考虑的重要因素。

  在中国,高考与招生一直被在一起;在美国,考试与大学招生是分离的,SAT、ACT等标准化考试成绩在大学招生中仅占25%的比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课外表现以及大学预科成绩等占有主导地位。

  美国大学在制定招生标准时一般会同时考量学术标准和非学术标准。其中,美国高校的办学和与申请者的匹配程度往往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考量。

  关于高校招生,科学性与公平性是的话题。招生中的择优原则与公平性原则常常会导致不一致的结果。若以择优作为招生的最高准则,则要求统一考试或者综合素质评价必须是科学的,测评的信度和效度越高越好;若以公平性作为最高准则,则不可能指望通过考试或综合素质评价本身来实现,而需要依靠适当的招生政策。

  无论是统一高考还是综合素质评价,只要这些招生方案是以择优为目的,只要把学术能力或者综合素质作为评价标准,就一定会对不公平。因为的物质文化基础永远不能与非相比,他们追求优秀的起点一定不高,取得优势群体子女同等成绩的成本一定更高。因此,关于统一高考或者综合素质评价的公平性问题,或者说如何为留出一定的上升通道问题,局限于改变统一高考或者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一定是无解的。公平性问题的解决只能由行政管理和招生部门有计划地出台一些保障各阶层权益方面的政策措施,使得中的一些相对优秀者也有得到高校录取的机会。

  明. 美国私立高中联盟综合素质评价模式之[J]. 中国考试,2018(4): 5-9.

  考试是一种严格的知识水平的鉴定方法。作为质量调查的一种重要方式,考试有两种基本范式:科学主义和建构主义。前者将考试视为一个纯粹的科学过程,强调在教育质量问题上存在某种客观现实,调查者在认识对象时要保持一定的客观距离,去掉主观性,最后得到科学的数据。这种范式忽视了质量调查的社会、、价值取向问题。后者认为,所谓现实,实质上是由一系列建构组成的,质量调查不能忽视主体的价值观,必须承认主体的价值观在质量调查中的影响。科学主义范式赋予调查者以优先权,建构主义范式提倡一种全面的积极参与,要求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在评估中处于平等地位。

  如果说美国的“高考”主要是一个科学性问题,那么中国的高考主要是一个社会性问题。美国高考追求卓越,中国高考重视公平。可见,中国高考的问题绝不仅仅是高考制度本身的问题,它与整个教育体系乃至社会阶层关系和社会资源的分配密切相关。

  对大学教育来说,高考承担了选拔功能;对中学教育来说,高考承担了督促和评价功能。中国现有的高考与大学教育仅具松散耦合关系,与中学教育具有紧密耦合关系。因此,中国高考为大学科学选才功能过于弱化,为中学评价功能过于强化。换句话说,高考与中学结合太紧,与大学结合太弱。

  周光礼. 中美高校招生制度差异分析[J]. 中国考试,2018(5): 20-23.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由来源于325棋牌 325游戏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关键词:观点摘编杂志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致远投资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