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 近日,一份涉及中国文物造假的《地下作旧产业调查》在业界掀起轩然大波。记者连日暗访发现,当前,厦门的字画艺术品行业也“潜藏”一条隐秘的造假产业链这些造假者专盯本地名家字画,他们分工明确,每个流程都有人“把关”,伪作完成后,多数流向具备一定资金但缺乏专业鉴定能力的“暴发户”或小画廊,而成功售出一件伪作,便可获取惊人的暴利。
小陈说,这份“兼职”工作,他做了两年,为一些“老板”画画。不过,小陈也坦言,他知道自己画的都是一些名人作品。包括李耕、李霞、郑乃等,而现在,他就要将其平时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应用于“临摹”这些名家作品上。这一开始令他有些尴尬。
“‘兼职’一个月,费用是2000多元,另外还有一些补贴,但总体而言,与‘老师’相比少很多。”小陈说。据悉,小陈所谓的“老师”,有的是一些比较专业的画家,但因各种原因,自己的原创作品无法卖出高价,因此被一些“老板”请去,专门临摹或仿制其他一些名家的作品,也就是俗称的造假字画。
据厦门一家较大型的书画院负责人透露,在厦门,有一个群体,他们专门临摹本地知名艺术品的字画作品,除了前面提到的李耕、李霞等,最近被炒得挺火热的朱鸣冈、杨夏林及魏传义等作品,都是争相造假的对象。“尤其是杨夏林,现在其作品价格被炒到了3万元/平尺,市场销好,这些造假者,当然要随行就市喽。”该人士说。
据了解,这一群体的工作场地较为隐蔽,多在某些固定的工作室内。这些场地有的是画廊老板自己租下的,也有的是某些画家自己专用的。小陈告诉记者,厦门的字画仿制市场最近几年才“火”起来,而漳州诏安及莆田,则是传统的名家字画仿制地。
事实上,一件高仿名家字画的诞生,并非一人之力可以完成,还需要多人配合。记者调查发现,这一字画造假群体分工明确,且每一流程都有人“把关”。
“所谓‘术业有专攻’,在字画造假时,有人画人物,有人画山水,有人画花鸟等。”一位厦门画廊经营者阿平(化名)告诉记者,“另外,有些画作‘工程量’比较大,分工也更细,有人专画人物面部,有人专画人物身体,有人专画发型等等。”
为了让伪品看起来更真,除了画作本身的“品质”外,其纸张的新旧、落款、装裱等,也是造假者十分注意的地方。阿平告诉记者,有些仿制一些已故的名家作品,需要用老纸,他们的制假颇为“高明”,例如通常用烟熏、茶水浸泡等手段,使纸张发黄,然后再放进高温的屋内蒸发水分,使纸张更脆,造成文物的年代感,看上去像是旧物。
阿平说,还有些人把原装原裱的画换画芯,用老材料套裱。为了蒙人,有些造假者就把套裱的画挂在院子里让它风吹日晒,过一段时间揭下画芯再裱。这样裱过三五次,就成“旧”的了,裱工上不会让人怀疑。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