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最深的是博士一年级跟他一起上过一门课,当时他把一个问题认识得很透彻,用一张图讲的非常清楚。甚至给我们上课的圈内知名的研究员都说:“下课后,能不能把你的PPT,把这个图发我一下,以后上课用这个图效果就好多了。”
巧合,工作后有幸认识了他的硕士导师。聊起来,他的硕导给他评价也很高,说希望让他跟着自己继续读博士,以后留校都有机会,但最后他选择了心目中更高的平台读博士。
我猜想,可能是因为他读博士选择的方向/课题组和他自己的想法不太吻合:导师帮选定的博士论文题目自己不擅长,自己擅长的方向导师又不太支持。
记得看过他画的一幅火烈鸟的画,很漂亮,惟妙惟肖。人也是上进的,他出身也是普通家庭,从没听说他懒散颓废。
可是,博士也是读了6年,达到了最长年限,而且听说最后博士毕业论文盲审没有通过,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原因!
我认为:读博士可能也不适合他,不是他最好的选择。投入了6年的青春和时间,如果最后没有拿到毕业证,这代价有点高。
还有两个华晨宇的爸爸华福雄同学,有一个本科是国内顶尖高校。读了6年,两人一篇小论文都没有发出来,只能拿毕业证。
基于他们的经历,我认为,选择是否读博士(甚至硕士),一定得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自己是不是适合读博士?
对知识、特别是未知的领域有兴趣,喜欢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对看文献、写文章有兴趣(至少不讨厌看文献和写文章),这样的人应该是适合读博士的。
我有个硕士同学,很优秀,硕士期间就有SCI论文发表,但他很清楚自己对学术不感兴趣,还是希望早点到社会上工作、赚钱。
我们的教育中,人生/职业规划的缺位太严重了,读了一两年博士后发现不适合,为什么就不能早点让理想转个弯呢?
在当下博士(不仅仅本土培养的土博士,还包括回国的洋博士)越来越多的时代,一个博士学位实在给你涨不了多少工资。
高校老师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职业而已,高校老师并不是想象中的工作轻松,收入稳定……如果没有在读博士期间训练好自己的科研能力,写作能力,在高校会活的很痛苦,没有获得感。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