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五大主力,皆蒋之嫡系王牌,依次为整编七十四师、新一军、新六军、整编十一师(即十八军)、第五军。之整编师相当于军。当年重庆谈判,老蒋压将八军、新四军缩编为若干个师。针锋相对,说你缩编我就缩编。于是老蒋便着手将整编。军整编成师,兵力不减,唬唬而已。内战爆发,老蒋刚刚把黄河以南军队编完。所以内战初期番号混乱,南边的师相当于北边的军。后来改回去时,整编七十四师已经不存在了。
整编七十四师列五大主力之首,但历史上并无显赫战绩,只是号称老蒋的御林军。但又不是象八三四一部队那种卫队,大概相当于卫戍区。师长张灵甫,也算不上什么名将,可气势汹汹,牛皮不小,自称从未吃过败仗,结果轻敌冒进,全军覆没。其余四大主力,在三年战争中都先后立过不少功劳,挺到最后(三大战役中)才被干掉。七十四师则是一上来就给报销了,不愧五大主力之“首”,连被歼灭都要抢头名。
七十四师整七十四师系由七十四军编成。八一三淞沪抗战时,军长为俞济时,辖五十一(师长王耀武)及五十八(师长俞济时兼)两师。当时三大主力为胡南之第一军、罗卓英之十八军、及汤恩伯之十三军,全部为三个师编制。可见此时七十四军尚未“登堂入室”,新一军、新六军更是后来才组建。第五军军长张治中确是蒋之。一二八抗战张将军率部参战,与十九军一起,浴血奋战,威名传遍全国。可惜文白为人古板,终不为何陈等人所容。淞沪会战时,张任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卫戍上海,首倡,再抗日寇。陈诚却擅自将十八军调走,削其实力。三年内战时,更将其贬去新疆。排除,一至如此,焉能不败?
七十四军在淞沪会战时防守左翼。退兵时五十八师之张灵甫团为后卫,得以全师而返,可算是功劳一件。南京战,桂永清之总队防守紫金山,孙元良之八十八师守雨花台,都曾与日军血战。独七十四军未战先萌退意。先是军长俞济时架浮桥准备,为三十六师宋希濂部。后有王耀武不遵军令,从三十六师防地夺而逃,与该师二一二团火并。武汉会战,七十四军归九战区指挥,沿南(南昌)浔()线布防。围歼日寇一零六师团之战,号称“铁军”的第四军主攻,七十四军任北线阻击。五十八师的一个团在庐山地区曾有歼敌一个大队五百人之战绩。此役歼敌三万,铁军威风不减当年。七十四军虽为参战部队,战绩平平,不值一述。
后来鄂西,湘西会战,七十四军配合友军击溃日军进犯,确有战功。鄂西会战,日军攻取宜昌,直叩四川大门。鄂西不守,大后方危在旦夕。中日双方精锐尽出,拼死争夺。胡琏率十八军死守宜昌西岸,日军伤亡惨重,锐气全失,终难越雷池一步。七十四军及其他增援部队乘机于两翼夹击。十八军奋起反击,日军全线溃退。终于日军放弃正面四川的战略意图,改从湘黔迂回包抄。湘桂会战,一溃千里。日军前锋进至贵州独山,陪都震动。
由此看来,七十四军功劳,战力确在湘桂诸军之上。但远不如十八军,也不及新一军、新六军、第五军攻城略地,扬威异域。
新一军、新六军为远征军主力,驰骋印缅战场,扬威异域,所向无敌。廖耀湘时任新二十二师师长。后廖以战功升任新六军军长,率部出关,转战东北,攻必克、战必取,出尽了风头。第一次四平之战,之三纵与新六军,一触即溃。最具意味的是,两年之后,就是这个三纵(四十军),担任攻锦主力。廖耀湘其时已升任兵团司令,率军援锦。可这位廖司令却是官做得越大,胆子越小,不敢碰当年的手下败将。等到别人打上门来,又不能从容退却,结果兵败如山倒。在东北战场上从未打过败仗的新一军、新六军两大王牌,头一回败,就一败涂地。
当年不堪新六军一击的三纵却在战役中一举成名。四十军后来转战全国,从白山黑水,打到天涯海角,立下汗马功劳。海南岛一役,四十军乘四百艘帆船强渡琼州海峡,与舰队激战整夜,突破“立体”防线,击溃薛岳兵团十万大军,席卷全岛。抗美援朝,该军之一一八师首战两水洞,被定为“志愿军”入朝作战纪念日。当时的师长邓岳将军“”时任笔者家乡的驻军司令。慑于将军之赫赫威名,“派”只反军区,不敢反邓司令。这都是题外的话了。
四十军回国后便一直驻守,当年该军战役战斗英雄之仍矗立于城市中心。而新一军、新六军之赫赫战功早已烟消云散,当年印缅战场、辽西平原的阵亡将士而今尸骨何存?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