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发与零售行业(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I级行业/证监会I级行业/新财富、水晶球评选)又称为商贸零售行业(中信 I级子行业)、商业贸易行业(申万 I级行业)。
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定义,批发业是指批发商向批发、零售单位及其他企业、事业、机关批量销售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的活动,以及从事进出口贸易和贸易经纪与代理的活动。批发商可以对所批发的货物拥有所有权,并以本单位、公司的名义进行交易活动;
也可以不拥有货物的所有权,而以中介身份做代理销售商;还包括各类商品批发市场中固定摊位的批发活动。零售业指从工农业生产者、批发贸易业或居民购进商品,转卖给城乡居民作为生活消费和售给社会集团作为公共消费的商品流通企业。
它是百货商店、超级市场、专门零售商店、品牌专卖店、售货摊等主要面向最终消费者(如居民等)的销售活动,包括以互联网、邮政、电话、售货机等方式的销售活动,还包括在同一地点,后面加工生产,前面销售的店铺(如面包房)。
在二级市场研究中,商贸零售行业主要包括百货、超市、专业连锁、物业经营、贸易五大子行业,围绕商品流通相关的渠道业态皆属于商贸零售行业的研究范畴。商贸零售渠道的不断变迁使得把握未来新业态的公司迅速成长,行业中牛股频出。电器连锁企业苏宁云商在 2004年IPO后其股价 3年内上涨了 40倍;受益于电商行业的迅速成长,电商龙头公司亚马逊的股价则在 12年内上涨了 70倍(2001-2013)。
区位优先:区位(地段)是零售行业的核心要素。区位在线现为商圈,消费者更倾向于到距离近、人群集中的地方去购物,因此位于繁华商圈的零售业态能吸引更多的客流。
第一,市场总量巨大。2015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 30万亿,约占P的 50%。
第二,集中度非常分散。2015年,重点 200家零售企业(国家统计局)销售总额 0.9万亿,分别占社零总额 3%/限额以上 6.7%;连锁百强(CCFA)含税销售总额 2.06万亿,分别约占社零总额 6.9%/限额以上 15.4%。从细分行业看,家电、3C行业中零售百强第一名苏宁云商 2015年销售额(不含税)1355亿元,约占市场总额的 10%,属于集中度比较高的行业。
第四,网络零售渗透率快速提高。2015年,全国网上零售额 38773亿元,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32,424亿元,占社零总额的比例达到 10.8%,已超过美国(6%-7%)。、
消费端的驱动因素主要包括宏观经济景气度、物价、人口结构、可支配收入、消费习惯偏好等方面。宏观景气度决定了社会的整体经济状况;物价水平的上涨将在一定程度上带动消费额名义增速的上升;人口结构如老龄化、婴儿潮、受教育程度等是消费群体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可支配收入决定消费者的购买力,根据国外研究经验,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的增速对于零售的名义增速具有一定领先意义,此规律在中国同样适用。
上游供给端方面,行业政策、新兴技术、资本偏好等因素对零售行业的影响愈发加强。例如奥特莱斯业态的兴起源于上游厂商处理尾货的需求;进口电商的发展则得益于新兴的互联网技术与进口电商的新政策,这使得海外商品能以更快捷的方式,更低的价格进入国内零售市场。
零售行业业态众多,商家销售的品类也各不相同,但可根据零售商的运营对象总结为经销商与平两大类。经销商与上游供应商为采销关系,通过差价赚取经销利润,其运营的对象为商品本身。经销商在线下表现为超市、专卖店等,在线上则表现自营的购物网站。
平则为供应商提供销售平台,并收取相关服务费,其运营的对象为客流。在线下,平的典型代表为百货商场、购物中心等,其本身拥有商业地产,并通过为供应商吸引客流从而收取租金与扣点;在线上,平的典型代表为天猫购物平台,通过吸引流量赚取服务费,具有“网上商业地产”的属性。
当下消费者对体验、休闲、便利等商业内容更加偏好,这使得购物中心、便利店业态逐渐兴盛,互联网渗透率不断提高。纵观零售行业业态变迁的历史,我们发现其进程是一种螺旋式的演进,可概括为:技术兴起/模式创新/资本涌入/政策扶持→ “新兴”渠道充分享受红利得到成长→零售渠道洗牌优胜劣汰→与进化后的“传统”渠道进入竞争常态→新一轮螺旋式演进。而零售企业想要在这种螺旋式演进的进程中下,其核心能力是不变的,即:精细化管理——最大化消费者体验(引流)+高效率低成本实现交易(成交)+标准化(可复制)
2.单店的营业收入=到店率*提袋率*客单价单店的营业收入主要由两个方面决定。一是店铺品类的组合与品牌招商情况,体现的是店铺的商品管理能力;二是促销造节、会员返客等活动,体现的是店铺的营销能力。
毛利率可根据零售商类型的不同(经营商品、经营客流)分为两类,即经销差价毛利率与联营扣点毛利率(百货联营、专业市场等)。单店零售商的费用主要由租金/折旧、摊销、人工、水电、财务费用(主要来自支付手续费)等方面组成,具有较强的一致性。
与单店相比,连锁经营的零售商其收入的增长除了上述单店因素之外,更多地来自于外延扩张,且更受宏观因素如 CPI、所销售产品所在行业相关景气度的影响。在营业成本方面,品类组合能力是决定连锁零售营业成本的重要要素,零售商需要对各商品的供应链进行有效管理,并根据各类商品的销售情况随时作出相关调整。此外,零售商对上游的强势程度(体现为议价能力)也对毛利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销售管理费用方面,其构成结构与单店并无二致,但开店模式(重资产/轻资产)对折旧摊销、租金等科目会产生较大影响。
与轻资产模式相比,重资产模式前期投入比较多,现金流压力较大,但后期的费用主要体现为折旧,相比租金数额相对较小,也不会存在涨租的压力。财务费用方面,除了手续费之外还需考虑利息收支,利息收支方面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其上下游无息占款能力。上游方面,国内大部分零售商对渠道商采用预付款的模式,从渠道商完成商品销售到销售额打到零售商账上存在一定的时间差(一般为 2-3个月)。下游消费端,渠道商提供的购物卡则是其提前收取现金流的重要方式。
电商可分为自营式(如京东)与平台式(如淘宝)两类,两者在收入与利润的会计计量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别,但在研究对象上又存在一致性。自营式电商将其商品的销售额直接计入收入,而平台式电商则只将商品销售产生的佣金扣点等服务费计入收入。但无论是销售额还是服务费,其收入都与 GMV(网站成交总金额,包含付款和未付款的部分)紧密相关。目前 GMV已成为衡量电商规模的主要指标。
从 GMV的计算公式上看,GMV=点击量*率*客单价。搜索引擎营销(SEM)、搜索引擎优化(SEO)、社交营销、促销(如双 11等)是提升 GMV的常见手段,复购率、SKU数也对 GMV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商营业成本的构成与分析方法与线上实体店基本相同。销售管理费用方面,不同电商的物流费用存在较大差异。京东拥有自建物流,其仓储费用在费用科目上体现为 fulfilment(订单履约费用),自建物流的电商的物流费用率一般较高,这也是造成这类电商盈利能力较弱的重要原因。阿里则通过第三方进行物流配送,并开发菜鸟网络进行物流资源的优化与整合。此外,客户获取成本(CAC)也会对电商的费用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网友评论 ()条 查看